各位小伙伴,你们好呀~
距离教资考试已经不足一个月了,今天给大家带来了教资笔试科目一综合素质中20个高频考点,中小幼通用!
01素质教育的内涵
可能考察形式: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02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可能考察形式: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0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可能考察形式: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1学生是发展的人:
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②学生具有发展潜能;
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①学生是完整的人;
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③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可能考察形式:选择题,简答题
记忆内容:
1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启示:循序渐进
2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启示:分阶段教学,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
3不平衡性:个体内部同一方面的发展不匀速;个体内部不同方面的发展不同步 启示:抓住关键期
4互补性:生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之间可以互补 启示:扬长避短
5个别差异性: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发展具有差异性 启示:因材施教
05《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可能考察形式: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
关爱学生;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06教师的主要权利
可能考察形式: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教育教学权;学术研究权;
指导评价权;报酬待遇权;
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
07学生的主要权利
可能考察形式: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1参加教育教学权。
2获得学业证书权。
3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
4隐私权:不得私自查阅学生的日记、信件、电子邮件、短信等;不得公开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排名等。
5人身自由权:学校和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
6人格尊严权:学校、教师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08不同主体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
可能考察形式: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学校】
1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
2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或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
3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负有组织、管理未成年学生的职责期间,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但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的。
【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
4学生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违反社会公共行为准则、学校的规章制度或者纪律,实施按其年龄和认知能力应当知道具有危险或者可能危及他人的行为的。
5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诫、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
09逻辑推理能力题
考察形式:选择题(每年两道)
记忆内容:
1假言命题推理规则
前推后,否后推否前;
否前、肯后不能推。
2真假话问题
直言命题常见矛盾:
所有是——有些非;
所有非——有些是;
某个是——某个非。
复言命题常见矛盾:
A或B——非A且非B;
A且B——非A或非B;
A推B——A且非B。
10学生心理研究的方法
可能考察形式:选择题
记忆内容:
1观察法:
观察法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征的方法。观察法是研究幼儿心理的最基本的方法。
2实验法——自然实验法:
实验法是根据研究目的,改变和控制幼儿的活动条件,以引起其心理活动有规律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
3谈话法和作品分析法:
谈话法是通过和幼儿交谈,以研究他们的各种心理活动的方法。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幼儿的作品(如手工、图画等),去了解幼儿心理的方法。
4调查访问法:
调查访问法是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儿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儿童的心理表现。
1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可能考察形式: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①仅靠感觉和动作适应外部环境,应付外界事物;
②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9~12个月)
前运算阶段:2~7岁
①“万物有灵论”;
②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③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①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守恒性);
②自我中心性;
③思维具有可逆性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①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方式来解决问题;
②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12注意的品质
可能考察形式: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1注意的稳定性:3岁儿童能够集中注意3~5分钟;4岁儿童能够集中注意10分钟左右;5~6岁儿童可集中注意15分钟左右,甚至可达到20分钟。
2注意的广度:在同一瞬间所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3注意的转移:人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一事物转到另一事物上去。
4注意的分配: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
13空间知觉
可能考察形式:选择题
记忆内容:
1方位知觉:3岁仅能辨别上下;4岁开始辨别前后;5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镜面示范”;7~8岁才能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
2深度知觉:吉布森和沃克设计“视崖”实验——6个月大的婴儿已有深度知觉。
3形状知觉:由易到难的顺序是“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五边形→梯形→菱形”。
14遗忘的规律
可能考察形式:选择题
记忆内容:
19世纪末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遗忘曲线”。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即先快后慢。
15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可能考察形式: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1社会生活环境。
2幼儿日常的生活环境。
①家庭的影响:榜样的作用;父母的教养方式(关键因素)。
②同伴相互作用:同伴的作用在于模仿和强化两个方面。
③移情(最根本、最内在)。
16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可能考察形式: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攻击性行为最大的特点是其目的性。
影响因素:①父母的惩罚;②榜样;③强化;④挫折: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挫折。
17中外教育家及其思想
可能考察形式:选择题
记忆内容:
1陈鹤琴被誉为“中国的福禄贝尔”“中国幼教之父”:
①1923年创立中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南京鼓楼幼稚园;
②创建了“活教育”理论体系;提出“五指活动”形式;提出了“整个教学法”,又称为单元教学。
2陶行知是兴办乡村学校的先行者,创办了南京市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后改名晓庄学校;确立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
3杜威是20世纪上半期儿童中心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提出“儿童中心主义”教育原则;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提出了“从做中学”的教学基本原则。主张把课程和教材建立在儿童现在的生活经验基础上。